一、头发的要求
头发要适时梳理,不可有头皮屑。发型要朴实、大方,具有良好的个性。男性的发式给人以得体、整齐的感觉,应该显示成熟、为人们所喜爱。女士梳理清秀典雅的发型,能体现出持重、干练、成熟。常进行交际活动的女士适合梳理秀美的发型,使人产生信任感。公务人员的发型不能奇特,最好不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,发不遮脸,额前留海不可过低,不使用色泽鲜艳的发饰。总之,头发要遵循“三不”原则,即不能有味、不能出绺、不能有头皮屑。要根据自己的脸型、体型、年龄、发质、气质选择与自己职业和个性相配合的发型,以增强人体的整体美。
二、面部的要求
1.在社交活动中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与适当的修饰。要保证面部无油污、无汗渍、无泪痕、无其它不洁物,干净而清爽,并注意与自身的职业特征相符合。男士胡须要剃净,鼻毛应剪短,不留胡须。女士可适当化淡妆,突出自然美,不能浓妆艳抹,并避免使用气味浓烈的化妆品。
2.美容化妆要以修整、和谐为准则,尽量突出自然美,掩饰面部缺陷。化妆一般有以下步骤:
(1)妆前准备。包括束发、洁肤、护肤、修眉。
(2)施妆过程。包括抹粉底、画眉毛、画眼影、画眼线、刷睫毛、抹腮红、定妆、画口红。
(3)妆后检查。包括检查左右是否对称、检查过度是否自然、检查整体与局部是否协调、检查整体是否完美。
三、手臂的要求手臂是能显露人体优雅的重要部位。在正式的政务、商务、学术、外交活动中,人的手臂,尤其是肩部,不应露在衣服外,在这些场合不宜穿着半袖或无袖装。女士特别要注意,在正式场合,若打算穿着暴露腋窝的衣服,则应先去除腋毛。
四、双手的要求手要清洗干净,指甲要经常修剪、洗刷,指甲长度要适当,不要无故留长指甲,也不可涂有色的指甲油。
五、举止举止落落大方,动作合乎规范,是个人礼仪方面最基本的要求。它包括站立、就座、行走和手势。
1.站立。平肩,直颈,下颌微向后收;两眼平视,精神饱满,面带微笑。直立,挺胸,收腹,略微收臀。两臂自然下垂,手指自然弯曲;两手也可以在体前交叉,一般是右手放在左手上。肘部应略向外张。男性在必须时可单手或双手背于背后。两腿要直,膝盖放松,大腿稍收紧上提;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。上体保持标准站姿。双腿分开与肩同宽。男子站立时,双脚可微微张开,但不能超过肩宽。女性在必要时,特别是单独在公众面前或登台展现时,可采用3/4站姿。女子站立时,脚应成“V”型,膝和脚后跟应靠紧,身体重心应尽量提高。
2.就座。入座时要轻稳,走到座位前,转身后,右腿后撤半步,轻稳地坐下。女子就座时,应用手将裙稍稍拢一下,男子则应将西服扣打开。坐在椅子上时,上体保持站姿的基本姿势,头正目平,嘴微闭,面带微笑、双膝并拢,两脚平行,鞋尖方向一致,根据椅子的高低调整坐姿,做到两腿自然弯曲,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。双脚可正放或侧放,并拢或交叠。女子的双膝必须并拢,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。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,男士可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,而女士最好只搭一边,倚在扶手上,以显示高雅。坐在椅子上时,一般只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,不要靠背,仅在休息时才可轻轻靠背。起立时,右腿向回收半步,用小腿的力量将身体支起,并保持上身的直立状态。坐姿还可以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,面向对方,形成优美的“S”型坐姿,还可两腿膝部交叉,脚内收与前腿膝下交叉,两脚一前一后着地,双手稍微交叉于腿上。
3.行走。
正确的行走要从容、轻盈、稳重。以站姿为基础,面带微笑,眼睛平视,双肩平稳,双臂前后摆动自然且有节奏,摆幅以30—50度为宜,双肩、双臂都不应过于僵硬,重心稍前倾。行走时左右脚重心反复地向前后交替,使身体向前移动,两只脚的内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,脚印应是正对前方,步幅要适当,一般应是男士70厘米左右,女士略小些,但也因性别和身高有一定的差异。着装不同,步幅也不同,如女士穿裙装(特别是旗袍、西服裙或礼服)和穿高跟鞋时,步幅应小些,跨出的步子应是脚跟先着地,膝盖不能弯曲,膝盖要灵活,富有弹性,走路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感,走出步韵来。
4.手势。
与人交谈时的手势不宜过多,动作不宜过大,更不可手舞足蹈。介绍某人或给对方指示方向时,应掌心向上,四指并拢,大拇指张开,以肘关节为轴,前臂自然上抬伸直。指示方向时上体稍向前倾,面带微笑,自己的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对方是否意会到。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,显得端庄、大方、可信。
六、服饰文明
1.着装基本要求
①着衣要注意整体美。只有美而得体,才符合礼仪。各式休闲鞋、时装鞋不能与正式礼服相配。穿西服一定要配颜色相宜的皮鞋。忌戴帽子。西服的衣裤兜内,忌塞得鼓鼓囊囊。
②正式场合不要穿短裤、背心、超短裤、紧身裤等,内衣(背心、衬裙、袜口等)千万不能露在外衣外面。宴会联欢时女士应穿裙子。穿旗袍时,开衩不可太高,膝上1-2寸为宜。
③公共场合只穿内衣是非常失礼的。睡衣只适宜在卧室穿着。在家里或宾馆内接待来宾和客人时,不得光脚,也不能只穿内衣、睡衣、短裤。
④参加社交活动,进入室内场所,均应摘帽,要脱掉大衣、风雨衣等。男子任何时候在室内都不得戴帽子和手套。室内一般忌戴墨镜,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或迎送等礼节性场合,也不应戴墨镜。有眼病需戴有色眼镜时,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表示歉意,或在握手、交谈时将眼镜摘下,离别时再戴上。
服饰是一种文化,它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素养、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;服饰又是一种“语言”,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、文化修养、审美情趣,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、对他人以至于生活的态度。
2.着装的原则
①TPO原则T、P、O分别是英语中Time、Place、Objec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。“T”指时间,泛指早晚、季节、时代等:“P”代表地方、场所、位置、职位:“O”代表目的、目标、对象。TPO原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衣着标准。着装遵循了这个原则,就是合乎礼仪的。
②整体性原则正确的着装,能起到修饰形体、容貌等作用,形成和谐的整体美。服饰的整体美构成,包括人的形体、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、色彩、质地、工艺及着装环境等。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。
③个性化原则着装的个性化原则,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、年龄、身材、爱好、职业等要素着装,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。选择服装因人而异,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,遮掩所短,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佳风貌。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。
④整洁原则在任何情况下,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。衣服不能沾有污渍,不能有绽线的地方,更不能有破洞,扣子等配件应齐全。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。
3.着装要协调
①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。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、多层次的,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,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,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。
②着装要和肤色、形体、年龄相协调。比如,较胖的人不要穿横格的衣服,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选择有衬肩的上衣,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,而中老年妇女不能像少女一样穿超短裙。
③着装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。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,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。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。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,使之对立,既突出各自的特征,又能相映生辉。
4.饰品的选择与佩戴
佩戴首饰也应遵守TPO(时间、场所、目的)原则,具体要求是:
①佩戴首饰要注意场合。只有在交际应酬时,佩戴首饰才最合适;上班时间以不戴或少戴首饰为好;从事劳动、体育活动和出席会议时也不宜戴首饰。
②佩戴首饰要与服装及本人的外表相和谐。一般穿较考究的服装时,才佩戴昂贵的首饰;穿运动装、工作服时不宜戴首饰。胖脸型的女士不宜戴耳环,圆脸型的女士戴项链应加个挂件。
③佩戴首饰要考虑性别因素。女士可以戴各种首饰,男士只宜戴结婚戒指。
④佩戴首饰要注意寓意和习惯。项链是平安、富有的象征,应根据身材和个性特点,选择适当的款式和色彩。戒指是首饰中最明确的爱情信物。手镯或手链如果在左手腕或左右两腕上同时佩戴,表示佩戴者已经结婚;如果仅在右手腕上佩戴,则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。另外,手镯或手链的戴法还要考虑因各民族的习俗不同而有所区别。中国人习惯将手镯或手链戴在右手上,而一些西方人则习惯戴在左手上。一般女士佩戴手镯或手链就不用戴手表。
⑤围巾和帽子。围巾、帽子若与服装的风格一致,可增加整体的形象美。在冬季,人们的服装色彩较暗,可以用颜色鲜艳的围巾、帽子点缀。如果服装颜色很艳丽,可用颜色素雅的围巾、帽子以求得一种色彩的平衡。帽子还可以用来修饰脸型,长脸型的人宜戴宽边或帽檐下垂的,脸宽的人则应戴小檐高顶帽。
⑥手提包。一般要求手提包与服装相和谐。夏季拎包应轻巧,冬季提包的颜色可以鲜明些;草编的手提包配上运动衫或棉布便装就十分自然得体。
⑦眼镜。如今,眼镜已不只是医疗保健品,它不仅能保护眼睛,而且还是一种饰品。精美的金边眼镜,会给人增添几分斯文,而大框架的眼镜则显示出一种豪放气派。
⑧胸花。胸花有金属的、塑料的、镶嵌宝石的,还有用与衣服料子相同的呢绒做的,很有情趣。女子佩戴胸花没有一定的原则,只要看上去不刺眼就行。
⑨手帕。作为一种饰物,在西装左上边口袋里,露出折成三角形、双尖形、花瓣形等形状的手帕,能给人平添几分风度。
第二节语言文明
一、称谓文明1.姓名称谓姓名,即一个人的姓氏和名字。姓名称谓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称呼形式。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:全姓名称谓,即直呼其姓和名。如:“李大伟”、“刘建华”等。全姓名称谓有一种庄严感、严肃感,一般用于学校、部队或其他等郑重场合。一般地说,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,指名道姓地称呼对方是不礼貌的,甚至是粗鲁的。
名字称谓,即省去姓氏,只呼其名字,如“大伟”、“建华”等,这样称呼显得既礼貌又亲切,运用场合比较广泛。
姓氏加修饰称谓,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饰字。如“老李”、“小刘”“大陈”等,这种称呼亲切、真挚。一般用于在一起工作、劳动和生活中相互比较熟悉的同志之间。
2.亲属称谓随着社会的进步,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,原有的亲属、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在亲属称谓上已没有那么多讲究,只是书面语言上偶用。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使用亲属称谓时,一般都是称自己与亲属的关系,十分简洁明了,如爸爸、妈妈、哥哥、弟弟、姐姐、妹妹等。
有姻缘关系的,在当面称呼时,也有了改变,如岳父——爸,岳母——妈,姻兄——哥,姻妹——妹等。
3.职务称谓现在人们用职务称谓的现象已相当普遍,目的也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。主要有三种形式:用职务呼,如“李局长”、“张科长”、“刘经理”、“赵院长”、“李书记”等。
用专业技术职务称呼,如“李教授”、“张工程师”、“刘医师”。对工程师,总工程师还可称“张工”、“刘总”等。
职业尊称,即用其从事的职业工作当作称谓,如“李老师”、“赵大夫”、“刘会计”,不少行业可以用“师傅”相称。
4.使用称谓要规范称谓的使用是否规范,是否表现出尊重,是否符合彼此的身份和社会习惯,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。在社会活动中,人们之间互相接触,称谓问题必然频繁地出现。
一般来说,在国内,称谓应按职业、年龄来选择。如到机关联系工作,应称为“同志”,单位内部除称“同志”外,习惯上也可用“小张”、“小王”之类称谓。在医院称“医生”和“大夫”,到工厂叫“师傅”,去学校称“老师”、“教授”或“同学”。邻居按辈数称呼,如对长辈可称“大爷”、“叔叔”、“老伯”等。对小孩叫“小朋友”、“小同学”等。
第三节社交礼仪
一、礼品
礼品是人际交往中表达心意、象征交情的物品。
礼品要突出纪念性,讲究“礼轻情义重”,尤其要把握分寸,以免行贿受贿之嫌。
要有民族和地方特色,因人而选、因事而异,尽量使礼品得到对方的欢迎。
要注意习俗,避免礼品图案、形状、数目等方面触犯禁忌。
平时走亲访友禁送现金、有价证券、贵重珠宝首饰及营养品、广告宣传性物品、易于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,更不能送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的物品,也不宜送香烟之类有害健康、俗不可耐的物品。
二、送花——花言花语要有数
美丽的鲜花是社交活动中人们用以祝福、寄托情感的佳品。
送花以鲜艳欲滴的鲜花为最佳,一般不宜送纸花、塑料花,更不可送将要枯萎的花。
送花时要了解鲜花的寓意,根据送花意图选择适宜的鲜花。比如,红玫瑰是爱情的象征,若送给有夫之妇难免带来麻烦。鲜花寓意较复杂,不同颜色、数量的同类鲜花的寓意有别,因此,在送花之前最好查阅有关书籍或向行家咨询。
送花要注意场合与时机。参加亲朋好友的喜庆祝贺,适宜送色彩鲜艳的花篮、花束;若是参加长辈的寿辰,也可送万年青之类的盆花;若是祝贺公司开业等大型庆典活动,宜送华丽丰盛、花朵饱满、枝叶高大的花篮;若是去探望病人,送淡雅的花较为合适。
要注意对方的喜好和习俗禁忌,尤其是涉外交往中,更应如此。如:在西方国家,不宜送黄色的花;除非表示绝交之意,不会选用同色的鲜花送人;而在探病时,红白相间的花是不能送给病人的,因为这被看作是不吉利;向外国友人送花时,还要注意花的数目,若是给欧美客人送花,最好是奇数,但不能送13枝花,因为“13”这个数字被认为会带来厄运。
常见花语:牡丹——雍容华贵;兰花——典雅、高洁;紫荆——兄弟和睦;桂花——美好、吉祥;桃花——美好、活力;荷花——纯洁、清高;木棉——英雄豪情;百合——团结友好,百年好合;玫瑰——爱情。
三、介绍
介绍可以在许多场合使用,如在宴会、舞会、亲友聚会、婚礼、会议、商店、路上等等。介绍应讲究次序,讲究礼貌,一般应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,将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,将男子介绍给女士,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。向一个人介绍多个人时,则应当先高后低,先长后幼,先女后男等。
介绍时,一般应简略地介绍一下被介绍者的姓名、身份。
如果被介绍的人职务很多,不必一一都介绍出来,可以只介绍最高职务或者只介绍与之有关的职务。
介绍要求实事求是,既不要忘记被介绍者的重要身份,使之不能受到足够重视,也不要胡吹乱捧,使之处于难堪境地。
介绍时忘记了对方的姓名,当然是令人窘迫的,那样可以只介绍他的身份。
当别人介绍自己时,要从座位上起立,表示出很愿意认识对方的样子,主动把手伸过去与对方握手,说一声:“你好!”如果对方是位女士,则应等对方伸出手来再去握手,她如不伸手,可以点头致意。
给双方介绍之后,不可马上走开,要等他们谈上几句话后,再告别,不然双方可能交谈不起来。但也不要该走不走,双方谈得很融洽,希望长谈的,应当适时地找个借口离开。
别人向自己介绍时,应当主动热情地伸出手去,并说一声“欢迎、欢迎!幸会、幸会!”
当自己希望认识某一个人时,最好找一个认识双方的人给介绍一下,或寻找一个机会,创造一个条件和对方自然地接触。如果没有合意的人,而又很想认识对方时,可以找一个突破口去接触对方,自我介绍要充满自信,态度热诚,最好事先了解一些有关对方的情况,以便迅速打开僵局,并进一步深谈下去。
四、位次
位次排列的基本原则是让尊者处于安全并醒目的位置。
中国传统以左为尊,故有“左膀右臂”之说;国际惯例以右为尊,奥运会等国际赛事颁奖典礼上金银铜牌得主的位置就是如此。
涉外场合,可按“以右为尊”的规则排序。
国内会议活动等应按“以左为尊”规则排位。主席台前排中央者为尊,其他按左右次序排列。若台上只安排两人,正职在左,副职在右(从台下看上去正职在右方),依此类推。
路上行走,道路中间前行者为尊,秘书、礼仪小姐之类的引导人员可在前面,但只能走在道侧。
上楼时,尊者在前;下楼时,尊者在后,让尊者处在较高的位置上。迎客主人在前,送客主人在后。
五、待客礼节
待客包括迎接客人、招待客人和送别客人等一系列过程;作客包括作客的准备、会面和告辞等一系列过程。待客和作客有许多情况:有应邀来客,有不邀自来的访者;有老朋友的会面,有新交朋友的初会;有谈公事、洽商务的交谈,也有私人间的交往;有研究问题的切磋,也有无事而来的闲聊等等。这种会见,可以使双方增进联系和情谊,加强团结协作;可以获得知识,开阔眼界;可以排解烦闷,解除疲劳;可以陶冶性情,提高修养。总之,讲究待客的礼仪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修养,它要求我们讲究待客的艺术。待客的整个过程,要显示出热情、礼貌和文明,让客人有“宾至如归”的切身体验,感受到温暖、亲切和礼遇,高兴而来,满意而去。
六、作客礼节
作客要事先和对方约会一下,不要唐突而至。作客的时间要选择在主人方便的时候,不要在太早或过晚的时间作客,还要避免吃饭和午睡时间。约会时间定下后,就不要失约。作客时,根据需要,可以带上一些礼品,以表示对主人的情意。第一次会面,还要带上名片,以便主人更好地了解自己,有助于建立较稳定的联系。注意保持主人家里的卫生。交谈时间要适可而止。
七、致谢
在日常的学习、生活和社会交往中,得到别人的帮助是经常的。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,为你付出了时间、精力或者劳动,你都应该表示感谢,即使这种帮助是极其微小的。例如,当老师为你修改了错题时;当同学借给你文具用时;当父母为你盛饭夹菜时;当有人送给你礼物时;当有人在街上为你指了路时;当营业员把你要买的东西递给你时;当有人为你捡起你掉下的东西时等等,在面对这些情况时,向人致谢是必不可少的。致谢时要注意:致谢是理所应当的。当得到了他人的帮助,提供了方便,理应致谢。
八、购物文明
商店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,顾客与营业员互相尊重,互相体谅是双方文明相处的前提。到商店购物,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,要体谅营业员的辛苦,尽量减少对营业员的麻烦,使用文明礼貌语言。
呼唤营业员时,语气要平和,不要用命令式口气高声呼叫。少年儿童对青年以上的营业员可以称阿姨、叔叔。对年龄大的营业员可称师傅。当营业员正忙于接待别的顾客时,要耐心等待一下,不要急不可待地高声叫喊,指手划脚或手敲柜台。
挑选商品时,不要过分挑剔,时间过久会影响营业员为别人服务。对易污、易损商品要轻拿轻放,万一污损了,就应当买下来,或者赔偿。挑选后不满意时,可以请营业员把商品取回,要说一声“劳驾了”,挑选多次时,可以说一声“对不起!给你添麻烦了”。买过商品离开时,不要忘记向为你提供服务的营业员道一声“谢谢”。
营业员交货、找钱等发生差错时,要善意提醒,说明情况。